悟
转眼就2025了,果然成年人的时间跑起来的话,是比博尔特的加速还要快呢。 光阴似箭,说不定再一眨眼就死到临头了呢 24年的话,比起23年来说,平静了很多。一整年都在13区这个16平米的小房间里窝着,就像一个真正的宅男一样。累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动画片。听了很多歌,也写了不少代码。一整年都没怎么社交过,几乎一直都只是和自己的大脑在一起。 但是这样的清净生活,让我想明白也接受了许多事情。所以说今年的年终总结,很可能会比之前的要沉重很多。而且另一方面,今年的主题是:精神健康。 还记得年初的时候,我踌躇满志,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赶在暑假的时候就可以养活自己,年底财务自由,明年就可以扩张业务变身巴黎首富了。结果现在已经25年第一个月快要过去了,这一年算下来,用我的创业计划只赚到了大概100欧左右。虽说并不是颗粒无收,但是比起来之前的宏大计划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了。 在失败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 这也奠定了这一年的基调:沉寂和失败。 心里总是惦记着,网站这个地方没有做好,那个地方还需要加内容,这种紧迫感让人很难休息或者放松下来。在有其他人或者是有强制性的规律生活的情况下,这倒也不是什么问题:毕竟在以前,出门坐车,走路去公司,和同事打招呼,给不同的朋友吐槽啊工作好难啊,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就会排解掉很多压力了。但是我这样在小房间里,脑子里时刻堆满着待办事项,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终点。在这种希望随时都可能破灭的状态,是根本顾不上保护自己的精神健康的。社交和放松是什么东西,在很多时候已经完全忘掉了。 可能我还不是真正能干的家伙 所以一直在这种高压状态下,我有时候就会进入到开悟的状态。这倒是人生第一次有这种体验:能意识到并且接受我自己行为的局限性,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有无限可能,但是无论如何都无所谓。因为不必为未来或者当下操心,就会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然后就会很开心做一切事情,连铲猫砂都变得快乐起来。 但是可惜的是,这种状态从未持续超过一天。不过最近却是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了。也不知道我这是即将掌握 宇宙生命和一切的真理了,还是在逐渐疯掉。难说。 今年尤其体会深刻的,是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去年这个时候,我满脑子鸡汤,每天就像疯了一样在家里喊着“live life hard”,然后去锻炼,去写代码,兴奋得像刚放暑假的小学生一样。那种突然有了自己想做的项目的自由还有遥远的希望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按部就班干活,每天进步一点,总感觉财务自由就在眼前。看着推特上的大佬们谈笑风生,感觉自己也马上是其中一员了。他们谈论的想法、理念,我都理解;常人会有的误区以及背后的原因,我也觉得自己完全掌握了。就像是吸收了全世界最宝贵的知识一样,我信心满满突击了好几个月。 yes yes lock in... 结果慢慢发现,现实并不是那样的——我无法长期高强度地专注于单一项目。如果白天长时间进入“心流”状态,晚上必然会失眠,第二天感觉就会异常糟糕。如果白天加入其他活动,例如锻炼,看书,就会让我很难进入完全专注的状态,工作效率又会大打折扣。可以说,这一年来我和自己的斗争,就是寻找劳逸结合平衡——在保持精神稳定的前提下,最大化生产力——的过程。 所以说,即使专门为解释并且解决现实问题所创造出来的理论,也并不能完全保证管用。虽说我已经比以前进步了不少,但还是不够弥补我作为普通人和大佬之间的差距。这并不是说这事情有多么困难:有些天赋选手可以容易掌握的事情,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难于登天。我的话,很显然就是在创业时最愚钝的那种家伙:自以为掌握了一切知识,却无法将知识实践的那种人。 最终的智慧都是以最简单的形式存在的,而那些成功的秘诀也没有被隐瞒的必要——毕竟大部分人,即使知道了该怎么做,也是无法做到的。以前会偶尔听到人说,那些已经成功的人怎么可能真的教你怎么做呢。现在看来确实无所谓:即使奥运冠军给全世界公开自己是怎么训练的,也不会有普通人会因此而突飞猛进威胁到他的地位。但是如果有普通人真的坚持下去成功登顶,他也不再是以前的自己了。 所以这样更发觉以前的我(其实也只是两年前吧)真是很天真,以为一切都可以讲道理,一切都可以用理论来解释。现在才发现,理论家们凭空发明出来的理论,只是在理论层面上更擅长罢了。而那些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才真正具有实用价值。这也解释了许多复杂现实问题的根源:为什么共产主义的实现总是伴随着饥荒和独裁,为什么没有歧视或战争的世界总是那么遥远,为什么真相总是会被偏见或谣言掩盖。 因为这个世界不讲道理。 这就让我觉得许多工作其实没有意义。很多人在大学或研究所里做着希望可以改变全世界的研究,最终对现实上的贡献,可能还没有外卖小哥多。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学术研究对现实的贡献,也是以概率的形式产生的。大多数人对理论的缝缝补补,只是为了等未来某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后,才能把它应用到实际上。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哪个研究是毫无意义凑数的,哪个是真正会推进社会发展的。 正因为无法预知,我们才需要更多人参与进来。通过扩大研究群体,才能加快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一些本来就基于解决很具体的现实问题的理论,就更容易应用到现实;一些基于对未来“应该发生”的事情的期待,而创造出来以改变现实的理论(比如马克思理论,比如乌托邦,比如很多女权研究),就更难应用到实践中。 这也是为什么科学技术发展会比哲学思想发展更迅速:因为大部分科技诞生都是为了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而哲学思想,一些时候是为了解决大部分人都没有的问题,另一些时候则是为了解决凭空创造出来的问题(例如性别对立,无产阶级联合,等等):这时候它就更难解决它原本希望解决的问题,只是造成现实的混乱。这就造成了这类理论研究走向不同的极端:要么走向民粹变疯,要么形成小圈子自我封闭,脱离现实。 从一个错误的前提推导出来的结论,能有什么问题呢? 所以如果只是说“理论上来说”的话,这后面可以跟任何句子,任何理论,任何思想。只要可以自圆其说,理论就是对的。而且更可怕的是,任何理论,只要同意的人足够多,它就可能被认为是正确的。不论是对犹太人的屠杀,还是大跃进,还是现在正流行(也可能正在消亡)的wokeness——尽管他们立场、恶劣程度、影响力各有不同。 这应该也是今年我想法上相比过去最大的变化了。以前的我总是从理论出发,会觉得人总是会讲理的,只要我用5岁小孩都能听懂的语言,就一定可以和其他人达成共识。现在发现,这个世界不讲理,大部分人也是不讲理的。理论上再成熟,和现实也是不一样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大概就是这样了。 其实只要意识到以上的内容,就很容易理解很多现实中看似很不符合逻辑的地方:为什么有些很聪明的人会做出一些很傻的事情,为什么一些看似荒谬的论点会在理应很严肃的场合光明正大地出现,为什么大家都在说的“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是真的,以及为什么这一切都不重要。 因为这个世界不讲道理,所以人们往往会选择最有用的办法,而不是最正确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个逻辑,只需要举个例子,就很清楚了。 例如在几年前有人(特指扎克伯格)炒作元宇宙,直到最后项目失败,不得不把囤积的GPU转用于AI模型训练;在这几年有人(很多投机分子)炒作区块链和虚拟货币,虽说有人借此财务自由,但也有不少人家破人亡。这些技术的共同点是:解决的是当下并不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凭空创造出来的问题。但是反观这次的AI大模型,不只在各个领域提高了生产力,还在带着人类进入到属于智能的时代。如果我们关注科技公司对这几个项目的投入,也能明显看出来,只有AI是他们真的在乎的项目。 从理智的角度上来看,这几个同样“火”起来的技术,其实值得投资和关注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可以真正提高生产力,可以变革生产方式的AI。但却有很多看似很聪明的人对其他很明显没有前景的项目奉献大量的精力,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对他们“有用”。 明知项目毫无前景,为什么还要鼓动大家投资呢?因为他们能从中牟利。他们不在乎技术或发展,他们只在乎钱。 这也是为什么当国家出台了很愚蠢的政策,却不会有官员去质疑,反倒有很多专家尝试解释为什么这是所谓的“一盘大棋”:因为他们不需要好的政策,他们需要有利可图。 这也是为什么川普,一个精明又伶牙俐齿的商人,会经常用极慢又有个人特色的语调说出让人觉得他头脑有问题的言论:因为这样可以使人印象深刻,可以达到拉拢选民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比尔盖茨口口声声说要环保,却做空了特斯拉:因为比尔盖茨更在乎自己的投资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这几年会突然在乎性别平等,在乎少数族裔,在乎性少数群体: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塑造企业形象,创造更多收益。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我喜欢的乐队,在作出爆裂的专辑后,装作天真烂漫去做口水歌:因为这样更容易火,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如果只看表面,就会感觉被骗到:原来世界真的是个草台班子!这是因为大家都关注点都在错误的地方:人们都会挑选最有用的办法解决问题。如果对于聪明人来说,装作不那么聪明可以解决问题的话,他会让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人畜无害的小傻子。 关于我想法的另一个变化是,很多东西变得无所谓了,心态大部分时候是 “是什么就是什么”(it is what it is)。这并不是说像有些人理解的斯多葛主义(Stoicism)一样,无视情绪。而是提高对负面情绪的抵抗能力,在大部分时候保持平常心,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理解并接受有些事情就是会超出自己的控制范围。如果是好事,那当然值得开心,但是如果是坏事,也无所谓。 it is what it is 感觉上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对负面情绪的抵抗能力变强大了很多。而原因的话,主要是认识并且接受了两点: 分清楚自己可控制的,还有自己不可以控制的。 对自己不可控制的事情产生负面情绪是没有意义的。 这两点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上很难达到。 例如第一点,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会错把很多不可以控制的事情当作可以控制的,然后用错误的方式控制,导致失败的结果,然后为此生气。一些很典型的几乎不可控制但是人们经常会觉得可以控制的事情有:其他人(稍微大一些的成年人)的三观,其他人的人生选择,科技的发展,人性(贪婪、懒惰等等),女朋友已经决定好吃什么晚饭但是礼貌性询问你的意见。 这样的好处,最大的就是心情的平静: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的,那为什么要那么严肃地去生气或者难过呢?乐观一点的话,不只是自己的情绪,各种事情也会变得顺利起来。 担忧是没有必要的(那些有必要的担忧除外) 所以,今年另一个很大的变化是发现乐观的价值。不知道哪位智者(应该是Thomas Friedman)说过:“Pessimists are usually right and optimists are usually wrong but all the great changes have been accomplished by optim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