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三日起,我们从霞慕尼(Chamonix)出发,花了十来天绕着勃朗峰(Mont Blanc)徒步走了一圈,八月十二日是徒步的最后一天,回到了霞慕尼。除去中间一小段公交外,基本是用双脚走完了环勃朗峰徒步(TMB)的全程。
环勃朗峰
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在法国、意大利和瑞士三国交接处,海拔大约4810米,法语名是Mont Blanc,意大利语是Monte Bianco,意为白山。环勃朗峰(Tour du Mont Blanc)也是一条很著名的徒步路线,全程170km左右,但难度并不大,并且平均海拔比较低,因此适合各种水平的徒步者。对普通人来说,行程一般为七至十天。环勃朗峰除了徒步还有环勃朗峰超级越野耐力赛(Ultra-Trail du Mont-Blanc),不过这个难度就大很多了。
为什么
要去TMB其实有些巧,一开始是五月份听小雷和Romie说他们一共六个人要去,行程十天,然后刚好空出来两个位子,于是我们就犹豫了几天,然后加入了进去。但实际上,做决定的过程还是想了一些的,主要是因为我徒步经验非常有限,而且走这么十来天可能对我的体力也有一点挑战。至于最终为什么要去,还是有几个不同的原因的。
首先最明显的原因就是想借这个机会转换生活状态。2022上半年我的心态比2021年又有了很多变化,主要在于抛弃了之前我一直很憧憬的突击式的学习工作方式。在今年之前,我一直是高强度无休工作的仰慕者,去年甚至有段时间尝试挑战过每周有效工作80个小时。虽然每次类似的尝试都失败了,但即使失败也获得了远超平时懒散状态的成果和成就感,因此一直幻想不断尝试着总有一天会成功。但从今年开始,这种冲劲逐渐淡去,因为这种冲刺带来的是极高的精神压力,还有对体能和睡眠质量的超高要求。我现在转向高效率和尽可能长时间的专注时间,在实在疲惫的时候不强迫自己动脑,并且努力腾出时间主动照顾自己的身体(运动)和精神健康(看书、晒太阳、社交等)。这种方式更适合长时间(以年为单位)的专注工作,并且更能照顾好身体健康和精神需求,我的焦虑和抑郁的程度和周期都因此显著改善了很多。但与此相伴的是对自制力更高的要求(而不是之前基于情绪的爆发力),并且对日程的合理安排,这也是我从以前依据情绪(激情)为主的学习方式向现在基于理性(合理安排、主动控制情绪、平衡长远目标)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徒步前的几个月我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遇到了很明显的瓶颈,也就是作息时间和缺乏更大的改变的动力。决定徒步而不是去海边度假就像是选择一场磨练,在身体的更大的磨练的促进下,作息和自制力上的转变在短期可能会容易很多,之后只要坚持并且保持惯性即可。从目前徒步结束短期的结果来看,这一点无疑是很成功的。
其次就是改变我过于严肃的心态。在很艰难改变思维和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我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虽然依然处于完全可以应付的程度,但对日常以及一切事情的态度变得很难轻松起来,就像人的棱角在紧张状态下回愈加锋利一样。所以徒步就像压力释放器,把一部分压力通过长时间的户外活动释放出去。并且徒步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世界不同思想的交流,人们之间的态度也比城市中更友善,这样对培养良好的包容的精神非常有帮助。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用高强度的身体压力来对抗高强度的精神压力。无数成功抵抗高强度的精神压力的案例(所谓的成功人士?)都告诉我们,锻炼身体和规律的作息几乎是最重要的减压方式,并且压力越大,需要的锻炼强度也就更大。处于令人折磨的精神压力下的时候,就应该配合几乎是令人折磨的身体训练,不然身体或精神总会垮掉。我自身有限的经历也验证了这一点。我以前减压方式主要是听歌,以情绪很饱满(主要是愤怒或抑郁)的摇滚为主,这也是我青春期主要的精神能量来源(Nirvana、Moonsorrow、Sopor Aeternus & The Ensemble Of Shadows、それでも世界が続くなら、等等……)。但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五六年以来,这类更情绪化的音乐听得越来越少,反倒是主要听起了更温和的自赏或者更有技术性的前卫摇滚,因此以前的减压方式逐渐不适合我现在的音乐口味(或者说我的音乐口味逐渐脱离情绪的影响?)。这次徒步便是一个用身体训练进行精神减压的开始,它应该是一个新的标杆,用来衡量我现在的身体素质,在我以后主动增大精神压力的时候,可以配上适合程度的身体训练,以平衡精神健康。这也是我去这次徒步的最主要的原因。
其实也可以看出来,我的这些原因的重点都在于过程,而不是完成所谓的“环勃朗峰徒步”的象征意义的结果。这也是我今年上半年的一个转变,尽可能将所有行动目的和原因都转换为享受过程,而非追求结果或仪式性的心态。这样无论成败都可以保持平常心,情绪稳定,从而更多用理智而非情绪来做人生决定。
行程
- 8.2(d0):坐车从巴黎到霞慕尼(Chamonix),中午吃了当地的麦当劳,晚上和佳、子莘、雪胜、小雷和lulu姐吃了Raclette,非常咸,后来半夜被渴醒。
- 8.3(d1):属于热身的一天,从霞慕尼出发坐公交到La Flégère,然后坐缆车到海拔1850m,徒步去Lac Blanc(海拔2350m)和Lacs des Chéserys(2250m),然后走环线回到缆车站再到La Flégère。全程大约9公里,休息很多,上午九点正式开始,下午三点左右结束,回到霞慕尼的酒店。中途有段比较难的路线,甚至有个地方需要爬梯子,不过很短。(距离:9km,总爬升:1560m,总用时:6h)
- 8.4(d2):从霞慕尼出发坐公交到Les Houches附近,然后坐缆车上升到Bellevue(1801m),途径Col de Voza(1650m),然后沿主线一直南下到Les Contamines-Montjoie(1150m)。因为坐缆车省去了爬坡(作弊了),全程基本都是缓慢的下坡,走起来非常轻松,早上七点半从缆车站出发,懒懒散散走着,中午一两点已经到目的地。住宿在Gai Soleil,房间窗外的景色非常好,酒店的晚餐也很不错,有浓浓的米其林星级的感觉。(距离:16km,总下降:817m,总用时:6h)
- 8.5(d3):大约早八点从Les Contamines-Montjoie(1150m)出发,先坐公交车到Notre Dame de la Gorge(1250m),省去3.6km的路程(又作弊了)。然后一路向南爬升至Col de la Croix du Bonhomme(2483m),然后迅速下降到Les Chapieux(1554m),随后提前预定的小面包车来接我们去酒店Hotel Base Camp Lodge Les Arcs(因为住处并不在徒步线路上)。这一天是徒步线路中第一次遇到的比较难的一天,前半程的爬升非常累,我和雪胜和子莘被其他人甩下很远,不过后半段的下坡倒是走得飞快。下午四点左右赶到Les Chapieux,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左右。晚上一起吃了麦当劳,发现lulu姐生日比我早一天,而子莘比我早两天(小测验:求一行六人中,至少三人生日是连续的概率)。(距离:18km,总爬升:1333m,总下降:929m,总用时:8h)
- 8.6(d4):早上从住处坐同样的小面包车回到昨天的Les Chapieux(1554m),大约八点半开始,然后一路向东爬升1000米到达法意边境,Col de la Seigne(2516m)。早上的时候佳非得买个咖啡,喝完了的纸杯子放在了我防晒衣的兜里。刚接近边境的时候,杯子在兜里挤坏掉了,浓浓的咖啡味传出来伴随了我一路,我想着意大利可真厉害,还没入境咖啡味就已经传过来了,后来发现是兜里的咖啡杯的味道的时候甚至有些失望。然后到意大利境内,路过Rifugio Elisabetta(2200m),下午四点左右到达住处Cabane du Combal(1968m)。最后一段路程是似乎永无止境的直线平路。因为这天的难度并不大,但路程较长,我后半段一直在听Lex Fridman采访John Carmack的长达五个小时的Podcast来打发时间。Cabane du Combal是一个很不错的小木屋,也是我们住的第一个。这个时候我们六个人住了两个四人间,每间里面都有洗手间、浴室。晚上的时候因为夜聊睡的稍微晚了些,结果还看到了银河。(距离:18.5km,爬升:1088m,下降:711m,用时:7.5h)
- 8.7(d5):从小木屋出发,走主线先爬坡一小段到2442m海拔,然后下降到Col Chécrouit(1952m),最后经过一段无聊又陡峭的下坡到Courmayeur小镇的住宿。本来是轻松的一天,但走到一半突然佳打来电话说Courmayeur整个镇子都停水了,需要换酒店,于是轻松的散步马上换成了紧张的暴走。这天也是我脚上问题最大的一天,左脚大拇指甲嵌进肉里,脚掌磨了个小泡,右脚大拇指侧面磨了个大泡,走路一瘸一拐,一开始我还在享受这种慢速跛着一边爬坡一边胡思乱想的快感,结果完全被后面赶路的情绪破坏掉了……不得不说后半段走得非常难受。因为酒店停水并且找不到新的酒店,我们晚上去泡温泉,顺便洗漱。晚上的时候肌肉猛男柳大哥和老伙计Romie加入了我们。Romie带来了自热火锅和各种零食,柳大哥说他晚上吃东西睡不着。下午徒步结束休息的时候我对柜台的人说una cola,那人对我意大利语说了一大堆,我害羞一笑,说card,她也笑了,给我pos机,我说grazie。有点后悔当时没有看看card的意大利语怎么说了。这一天早些时候我们也遇到了后面几天又会遇到的很腼腆很喜欢笑的日本女生恵(megumi),她是一个人走的,貌似计划七天走完,背着比我们都要重的背包,互相给对方拍过照之后,我给她说ありがとう(谢谢),她笑着给我说ありがとうも(也谢谢你)。(距离:15km,爬升:442m,下降:974m,用时:5.5h)
- 8.8(d6):这天是休息,Romie和柳大哥去泡温泉了,其他人也都去附近的古罗马小镇玩去了,我和佳都懒,睡了午觉补充睡眠,然后吃了点东西,一天就过去了。晚上的时候学会了意大利语单词:Fragole Fresche con Gelato,大概是新鲜草莓冰淇淋的意思。停水的状态好了一些了,只是水管的水没法喝,但是至少可以洗漱了。
- 8.9(d7):还记得Courmayeur停水的事故吗?原来停水只是泥石流事故的结果,事故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公交停了。本来计划坐一大段公交,然后走十几公里,结果没得公交坐了,只能暴走32公里左右,其中总爬升一千八百多米。接下来的目的地依然是个小木屋,是在La Fouly附近的Hotel du Col de Fenêtre。因为这基本是两天的行程,所以整体可以分成两次大的爬升和两次大的下降。我们早早出发,吃了酒店的早饭后,贡献了三个背包用来托运所有人最重的装备(厚衣服、洗漱用品、睡袋)直接用车运送到下个小木屋,剩下的背包我们八个人轮着背。 这是我们全程最刺激的一天,也是各种意义上的转折点。我和Romie和柳大哥一组(因为我们行李一起托运的),第一个爬升750m过后我基本已经废掉了,马上去一个沿途的小木屋喝了冰可乐。之后是缓慢的爬升和下降。因为时间紧张而且路程很长,我们所有人都走得飞快,所谓见人超人见狗超狗。小木屋一般的规矩是下午大概五六七点之后还没有到的话,就被取消预定了。小雷前一天给我们住宿的小木屋打了电话说了这个事故,小木屋说好给我们留着预定到晚上。但是子莘并不知道,于是就出现了她一个人一反常态拼了老命甩下我们所有人往前冲的情景。山里信号不好,子莘也没有事先告诉其他人她在做什么,所以当我们花了十个半小时筋疲力竭一瘸一拐到达小木屋的时候,她已经冒过生命危险跑过最危险的TMB副道提前一个小时抵达,登记入住,把我们托运的行李抬回房间,并且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处于崩溃的边缘。这一天还发生了很多其它事情,比如又遇见很多次恵(megumi),比如我在Grand Col Ferret(2537m)(意瑞边界)蹲着等待柳大哥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被雪胜用手机拍下人生中最憔悴的照片,比如在Rifugio Elena洗手间接水的时候被老板很粗暴地用意大利语赶了出来,还比如夜晚充满了各种情绪和味道的小木屋12人间。(距离:32km,爬升:1838m,下降:1475m,用时:10.5h)
- 8.10(d8):这天应该是从小木屋出发,走到Orsière的Hôtel Terminus(900m),全程大约18km。我其实是打算直接坐公交的,毕竟前一天很累,我也不喜欢勉强自己的身体。结果一出发,我和柳大哥和子莘就被其他人远远甩在后面。柳大哥脚趾磨了泡,前一晚上自己手撕破了,结果现在走路一瘸一拐;子莘在各种意义上都没有恢复过来(换任何普通人也恢复不过来);而我也精神涣散完全不想走路,一心想着熬到公交站。结果公交班次太少,我们错过了上午的车,下一班已经是一点多了,三人商量了一下还是接着走吧。但最终还是体力不支,走到还剩5km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去沿途的小镇看了看公交还有一个小时,于是去了镇上唯一一个餐馆喝了饮料,吃了人生中最好吃的薯条,一个小时后坐上公交,最终竟和其它五人同一时间到达住处(又作弊了)。上公交的时候子莘给司机大叔说我们买票,大叔甩了甩头,然后我们就鬼鬼祟祟上车了。住处是两个四人间,环境一般,晚上出去吃了牛排,为了恢复前一天耗费的体力。吃完佳发现她的流量套餐没有包瑞士,已经超出流量近五十欧了,我在徒步回来后发现我也超了十欧。这也开启了我们之后两天没有流量的日子。这一天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回忆,比如肌肉猛男柳大哥在儿童游乐场坐着小黄鸭弹簧摇马,比如子莘纠结很久要不要去和小朋友们排队抢游乐设施。(距离:18km,爬升:755m,下降:852m,用时:7h)
- 8.11(d9):早上坐车到Champex-Lac(1450m),省去了很多爬升(又作弊了),目的地是瑞士的最后一站,在Trient的L’ Auberge du Mont Blanc(1300m)。公车上遇到了美国中年华人团,大概是我们父母的年纪,他们也有人前一天花了十几个小时走完了32公里的路程,今早坐公交赶到这里的。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当年最早赴美留学的精英,还有人发过Science,并且都是马拉松选手,走TMB根本不在话下。我自惭形秽,最终在爬坡中发奋图强第一次赶超了我们小队的所有人(主要是佳和lulu姐)走到最前面,又在下坡时跑得飞快,超过了所有人(主要是雪胜和lulu姐)。但问题是走得快需要一种紧迫感,需要注意力更专注。很快我就丧失了动力,感觉不到这么着急的意义,于是就坐在路边等所有人超过我,然后走回了熟悉的最后一名,直到终点。这一天子莘终于认识到自己需要休息而不是磨练,坐车省去了这一天的行程,非常令人欣慰。晚上的时候发现住处门口有个乒乓球桌,和柳大哥、子莘、Romie、雪胜、还有其他人玩了会,还是很开心的。住宿依然是12人间,柳大哥和其他人(貌似其中也有我)的呼噜声在深夜欺负了很多人,佳说她被大哥浑厚的呼噜声震得心悸,一晚上没睡好。(距离:17km,爬升:803m,下降:957m,用时:7.5h)
- 8.12(d10):其实是实际徒步的最后一天,从Trient(1300m)走到起点的霞慕尼,也意味着我们终于回到法国,也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打开手机流量,也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住到法国正常价格的宾馆,而不是瑞士为了省钱的12人间小木屋了。作为最后一天,其实还是有些难度的,尤其在所有人都很疲惫的情况下。小雷在前一天我们玩乒乓球的时候出去散步,脚趾磕坏了,现在走路一瘸一拐;子莘也在体力的极限,基本是哲学家饭后散步的速度(在这种身体状况下有勇气开始走已经很厉害了,不过我也无法劝她坐车,毕竟最后一天)。后来小雷保持匀速,逐渐超过了我们,我和子莘在远远落后所有人的地方一边散步着爬坡一边聊天,说了很多话题,比如人生、意义和死亡。最后我们到达山顶Col de Balme(2191m)的时候,其他人已经等了我们一个多小时了。佳和Romie说有个日裔程序员小哥双一(Sōichi),我们可以交流交流,结果发现人家是个用Angular的前端工程师,打算脱产三年环游世界。他说你要学攀岩,因为程序员都会攀岩,我说那可能是因为攀岩和写代码都很锻炼手上的力量吧。然后我们一起走副道下到法国的Le Tour(1500m),坐公交到了住处。住处在Eden Hotel, Apartments and Chalet,也就回到了我们十天前的起点,宣告着TMB的圆满结束。但因为booking和酒店的沟通出了一些问题,结果安排的房间竟然少了一个人的床位。小雷和lulu姐跟人家吵了半天之后,还是妥协了,但酒店好歹加了个床位。晚上吃了霞慕尼的中餐,好吃到柳大哥吃得过多,后来一晚上没有睡。(距离:13km,爬升:894m,下降:773m,用时:7h)
- 8.13(d11):一大早雪胜和子莘就走了,我们剩下的人一起中午吃了霞慕尼的日本拉面,量很少。然后我们送柳大哥走上公交回德国(其实是去日内瓦中转),然后剩下的几个人一起买了点纪念品,然后我和佳就坐上火车回巴黎了。走的时候佳还有些感伤,哭得稀里哗啦的。同甘的感情一般都会淡一些,但是共苦的就深刻很多了。
身体指标
正如之前所说,这次也是衡量我身体素质的机会。我主要用的是Fitbit Inspire 2手环测量各种数据,相比其它更贵的智能手表来说并不是十分准确(一个对照测评),尤其是在复杂情况下的心率。但它整体来说可以作为一个相对趋势进行参考。我重点观察的是手环上提供的active zone(约等于心率大于116的分钟数)、总睡眠时长和深度睡眠时长、静息心率、睡眠时的HRV(心率变异分析),这些是我的手环相对能准确测量的数值。但是因为我错误估计了手环的续航能力(原来运动强度大的时候手环续航会更差 = _ =),最后两天手环没电自动关机,于是失去了宝贵的两天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除了active zone之外,所有数据都与睡眠有关,并且是在晚上或早上得到的结果,因此会被前一天的运动状况所影响,然后影响当天的身体状态。
Active Zone
这个数据测量的大约是心率大于116(燃脂心率)的分钟数,但实际的公式稍有些不同:如果心率大于141(心肺锻炼),则每分钟按两分钟记。因为数据是按照心率统计出来的,所以实际上测量的是相对我的当时的身体状况的运动强度。如果当时身体状况不好,同样的运动会导致更高的心率,因此会有更多的active zone。
图上最明显的是第六天的休息和第七天的32公里,第八天偷懒坐公交,第九天发奋图强走在最前面。但是可以看出来,即使第八天一路慢慢悠悠走着,后来还坐了公交,但是active zone和一开始徒步的那几天并没有区别,都是100分钟左右,说明那天的身体状况确实大不如之前。其它天数的active zone基本都在100min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TMB十天行程的徒步对我来说基本相当于每天1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还有其它若干小时的低强度运动。
睡眠时长
下图是我徒步出发前三天到结束后三天的睡眠时长。总睡眠和深度睡眠时长是由手环统计的,并且减去了睡眠中途醒来的时间(比如晚上翻身换姿势、起夜等),所以在数值上并不等于醒来的时间 - 入睡的时间。
睡眠时长在总体来看变化非常大。d0那天降到了最低,是因为那天刚好有个文章要投出去,截止日期是出发那天的早上六点,所以那天忙了很多事情:改文章、把nana和nico送去朋友家照看、收拾背包……结果当天晚上只睡了4个多小时,实际睡眠时间甚至不到四个小时。之后的总睡眠时间整体呈波动式上升状态,说明身体在逐渐适应每天徒步的新常态。
但尽管如此,深度睡眠时间一直维持在一个小时左右,其中第五天和第八九天深度睡眠相对较长。对应的刚好是泡温泉放松和32公里冲刺之后的那几天。
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是衡量心脏功能和身体状态的很重要的参数。一般而言,较低的静息心率意味着更有效的心脏功能和更好的心血管适应性。较好的静息心率一般在50-80次/分钟。我的手环测量的静息心率的似乎是依照每天睡眠和醒来之后短短几分钟的心率(但不是很确定)。
在徒步前,我通过各种方法将静息心率稳定到了59次/分钟的程度(运动、规律的作息、坚持吃鱼油和维生素、引导式冥想……),并且在出发前持续了一周多。出发前一天我的静息心率已经上升到60,感觉和压力过大有直接联系(同时改两篇文章、准备徒步……)。但这与开始徒步之后静息心率直线上升相比,就完全不算什么了。静息心率最终稳定在68左右。徒步结束后,静息心率迅速回降,应该会在未来两天内回到60左右。
HRV
心率变异性(HRV)衡量的是心脏跳动之间时间间隔变化。HRV的降低已被证明与心肌梗塞后死亡率有很强的关系。较高的HRV一般代表着适当的情绪调节、决策和注意力(参考文献)。除此之外,它还能表现出其它很多身体状态:情绪(参考文献)、注意力(参考文献)、焦虑(参考文献)、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疲劳的严重程度(参考文献)。一般来说,0-50ms的HRV被认为是不健康的,50-100ms的HRV是亚健康范围,而100ms以上属于健康。但HRV的数值实际上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可以依照自己的HRV和平时的状态,观察HRV的变化趋势作为衡量标准,增长的HRV说明身体和精神更健康,降低的HRV说明更不健康。
由于我的手环测量的是睡眠时的HRV的缘故,所以这个数值一般和我的主观感觉到的睡眠质量和醒来后的情绪、身体状态有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能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这种关系比睡眠时长或深度睡眠时长与第二天身体状态的关系更强烈。HRV数值的单位是毫秒(ms)。
可能由于以前焦虑抑郁等因素(很不靠谱的猜测),我的HRV一直比较低,一个月前的时候我的HRV一直处于40-50之间,在出发前的准备中我终于把HRV稳定在了50以上。结果因为出发前各种压力在还是落在了50以下。徒步开始之后等前四天基本是直线下降的状态,直到第五天降到最低,第五天晚上泡过温泉后HRV迅速恢复了起来,然后第七天一整天32公里后又迅速下降到29,之后又迅速恢复。这也直接解释我在第八天完全不想徒步后来甚至坐公交偷懒和第九天精神充沛甚至能冲到最前面的不同状态。徒步结束后的HRV基本恢复到了50以上。希望以后有一天我的日常HRV可以到100以上……
一些徒步路上的想法
其实走这么多天,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那些有用没用的东西。我甚至还带了kindle,后来发现正在看的书更需要专注,这并不是徒步路上会轻易做到的,所以kindle只在来回火车上用到了。但一路上脑子一直在做类似于布朗运动的无规律发散思维,想了无数事情,最后记得的只有寥寥几个。
少休息
徒步赶路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走在前面的人如果不休息的话几乎会一直在前面,而他们在前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休息不多。在我大口喘气,让心率降到100以下,喝水,休息的时候,可能只是两三分钟的时间,就会被落下一大截。而且越少休息、休息时间越短,长时间徒步起来会更轻松。
这就是说,如果保持坚定要一直往前走的信念的话,每次休息的目标并不是让自己重新回到舒服的状态,而是只恢复到能支撑自己继续前进的状态,这样休息时间基本上可以少70%左右。较少的休息时间也会让身体保持运动的惯性,休息过后身体会更快重新适应之前运动的状态。反之,身体会进入休息时的平静状态,身体和精神对重新启动都会有很大的阻碍。所以更少的休息和更短的休息,精神和身体进行的状态转换更少,实际上感受到更不容易累。
但是少休息需要的其实是需要更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目的性来保持自己在已经很累的时候继续前进,而在真正需要休息的时候再进行很短的休息以快速恢复体力。实际上我一直走在最后的原因就是意志力不够坚定,一直在胡思乱想这些东西……
具体在平时的生活里,少休息也适用。如果有个坚定的小目标(先挣他一个亿),同时还想朝九晚五、双休日、劳逸结合是不现实的。只有把休息降到身体和精神能接受的最小才是总体成果最大的方式。但问题是人生是没有某一个目标的,人生的意义通常是很多个元素错综复杂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如何平衡这么多“目标”,同时减少休息,更快实现整体目标,是需要长时间细微调整才能得到的。
但是少休息并不意味着在已经到达身体极限的时候硬撑,这样一时逞强可能会让自己之后恢复的时间成倍增长,反倒拖累长期的进度。比如在临近崩溃的时候多拼十分钟,可能会导致身体在之后需要多好几个小时甚至是好几天的恢复,最后得不偿失。在身体机能已经被破坏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将身体恢复至正常状态,然后有余力了再考虑其他。
抄近道
瞅准了抄近道,是赶超和加速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近道需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徒步中抄近道并不算作弊,人生也是,只要目标不是“靠自己的双脚走完每一步”,而是“走完”或者“走到”某个地方。
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再考虑别人
这一点说出来其实非常傻,但是如果没有做到的话会看起来更傻。这一开始是我很多年前还在迷恋超级英雄电影的时候,看《钢铁侠3》时候记住的。我当时对此嗤之以鼻,心想真正无私、正直、利他的、有良心、有同理心的“好人”是不会把照顾自己放在照顾别人前面的。但后来这种对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迷恋逐渐淡去,换成了现在以理性为主的思考之后,这其实是完全有道理的。(超级英雄还是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的……)
如果一个人照顾不好自己还总是对别人伸出援手,无疑有一种“舍己为人”的感人情怀,但客观来说,如果自己是这样捉襟见肘的状态,那对别人伸出的援手的能力其实是非常有限的,有时候甚至会让自己置于险境,在效率上是极其不划算的。
比如在一个武林世界中,一个人总是花所有时间出去行侠仗义,却并不锻炼自己的功夫的话,那他能做的事情顶多也是小打小闹。但如果他多花大部分时间用来修炼自身,那么他在若干年后,必然可以用更轻松的姿态解决更多、更复杂、更棘手的事情,完成其他人即使努力一辈子也无法完成的事业。小人物的自我奉献令人感动,但从实际角度来看,更有能力、更理性、更聪明、更有意志力的人才能做出实际有影响力的贡献。
徒步路上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如果自己身体已经接近崩溃,那就很难帮到别人,最重要的事情就只有休息。只有自己还有余力的时候,才能保持轻松的心态,协助其他人一同走完全程。
没什么是重要的,除了最重要的
一般来说,徒步路上需要背着所有行李,所以选择背什么行李是很重要的。太多行李会压得人走不远,太少行李又会不足以支持整个行程,越有能力、越强大的人越能背负更重的行李。衣服、睡袋、食物、水、洗漱用品、医疗用品都是核心,其它的娱乐用品和额外的保障都是在有余力的前提下才会背上的。
如果背上了很多没有必要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很可能会拖累人的步伐。学会做减法是打持久战的重要一环。做人也是,如果牵挂了太多事情,那么这个人可能会最终一事无成:照顾家庭、养猫养狗、工作上进、同时保持四五个不同的爱好、社交网络、能讨所有人的喜欢、玩游戏、社会时事、家国情怀、人类未来……每个人都有太多要关心的事情,最后精力被分散到无数个细枝末节的小事中,成了一辈子在任何地方都碌碌无为的人。有的人天生想法不多,有了爱好或工作就埋头去做,最后可能成为一代工匠。但大部分人并没有这样的专注和毅力,就需要主动排除掉这些干扰注意力的事情。
找到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需要花很多时间思考的。比如有的人其实并不喜欢社交,但是为了合群,每天花尽心思花很多时间讨别人喜欢,对自己却什么也没有做;有的人对工作并没有什么上进心,只想过上自己喜欢的小日子,却每天996,对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没有时间照顾;有的人并不喜欢“劳逸结合”,只喜欢通过工作来推进人类科技的进步,但却被传统观念束缚,认为对家庭多花很多时间、有健康的社交和很多朋友才算是“好男人”或者“好女人”。这种例子数不胜数,都是出于各种担心:如果不被所有人喜欢,我是不是不够好?如果没有每天看社交网络,会不会被其他人排斥?如果没有保持爱好,会不会以后在朋友中失去谈资?如果工作不够上进,会不会显得我很笨?这种顾虑就是因为想照顾好人生的每一面,但很可惜,这对任何人都是不可能的。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它对别人、对自己无害。把握好最核心的东西,就可以在压力过大走不动的时候,适当抛弃掉一些,更好朝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进。不然如果被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所困扰,而影响到自己真正在乎的事情,就只能在很多年后叹息:“我当时年轻的时候也是想要……”
最后
总的来说,这一路上还是很愉快的,认识了很多人,也让我对“人性”作为好的一面有了更多的信心。自己一个人埋头干活的时候,休息时经常看到各种新闻和网络上的暴论,不免有很多对人的悲观的想法。这一路上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人温暖的、善良的一面(除了Rifugio Elena的老板,希望他们尽快换人),希望这种善意也可以早日传播到网络上,也希望世界早日和平。